1月28日晚,广州市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各界别委员代表座谈会在白云国际会议中心举行。
12位广州市政协委员代表踊跃建言献策,从向城市更新要空间到抢抓RCEP投资机遇,从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到构建以广府文化为中心的大湾区文化,针对广州城市发展的方方面面提出了多项有见地、有价值、有分量的建议,为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以“四个出新出彩”引领各项工作全面出新出彩作出政协贡献。
南方日报记者傅鹏宾红霞郭苏莹 统筹朱伟良
关注老城市新活力▶▷城市更新为科技产业腾出空间
老城市如何焕发新活力?在广州市政协委员杨松才看来,要通过城市更新为科技产业增加空间和活力。杨松才通过一组数据指出,广州市现有工业用地约384平方公里,但低效老旧工业用地占比高,尽管广州拥有良好的产业基础,但存在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高、高新科技产业占比较低等问题,这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存在较大的差距,迫切需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当前新增建设用地规模指标日趋紧张,“要深化城市更新,盘活现状老旧工业用地,在实现集约、高效用地上挖潜力、找出路,为科技产业发展腾挪空间。”杨松才说,这需要强化更新规划与产业规划无缝衔接、制定全面的科技产业扶持政策、建立科技产业要素信息平台匹配库,全方位的引导、扶持、挖潜、转型发展科技产业,实现工业产业高质量发展,让城市更新为科技产业增加空间和活力。
科技产业亟需的新空间从哪里寻找?“旧厂作为广州城市更新的主攻方向之一,国企用地是主战场。”广州市政协委员何亚东提出,旧厂具有规模大、区位好、开发价值大,利用效益低等特点,以更大力度系统推进国企存量土地再利用,是切实保障国有资产价值、提升国企产业发展空间、促进产城融合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对于具体如何激活“沉睡”空间,何亚东建议要通过加强政策支持、实行公益激励、突出产业引导、抓好试点先行等实现。如因地制宜、分类引导,以产业地图为引领,立足产业和空间两个维度,明确各区及重点区域的产业定位,谋划重点行业的空间布局,推动有序发展错位竞争,引导市场根据产业地图进行产业布局,提高产业显示度和集中度。
有产有城,也要有乡愁。“广州有悠久的岭南文化传统,是岭南文化的源地与枢纽,很有必要通过推动岭南文化传承创新。”广州市政协委员廖僖芸建议以历史文化街区和老旧小区的微改造、创建岭南色彩鲜明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推出岭南文化有关旅游产品为抓手,用岭南文化焕发广州千年商都新活力。
“大湾区内人文同根同源,广州应以广府文化推动大湾区人文融合,构建以广府文化为核心的大湾区文化。”廖僖芸说。
聚焦“双循环”▶▷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网络经济是基于实体经济的支撑而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模式,已成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健康、稳定的发展影响了整体经济的健康运营。”广州市政协委员曹志伟长期关注网络营商环境优化问题。
他表示,目前恶意侵权、寡头垄断、金融欺诈、网络暴力、危害个人信息安全等诸多问题制约了网络经济的发展。“必须厘清目前阻碍网络经济健康发展的问题实质,优化营商环境、精准施策,引导网络为实体经济发展服务,推动国内大循环。”
“建议出台相应政策和标准,规范网络经营平台,打击网络上的恶意行为,维护商家的合法权益。”曹志伟建议,进一步建立健全全国一体化政务信息平台,建立监管系统和公开查阅系统及24小时无假日自动审批系统,让企业和百姓足不出户就可以完成审批。
在座谈会上,融入新发展格局、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也是委员热议焦点之一。广州市政协委员邓玲在发言时表示,“食在广州”一直是广州的传统城市名片,但目前广州餐饮业存在名声在外,响而不亮;数量众多,大而不强;活力有余,引领不足等问题。
作为全国首个餐饮业收入突破千亿的城市,广州餐饮业零售额总量、增速和人均年餐饮消费额均居全国首位,目前共有注册餐饮企业(含个体户)18万家。如此大体量的产业基础如何转变成为“金字招牌”,助力广州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邓玲建议,广州要打造多元化美食地标。“比如充分利用永庆坊、荔枝湾、北京路等网红高热度地区和历史街区的场景,形成广府美食文化中心地标;利用广州塔新中轴线和跨江步道为纽带的美食圈,打造中西风情美食地标;在番禺、南沙等地区打造滨海水乡风情美食地标;在从化、增城等地区打造岭南乡村美食地标等。”
金融开放是“双循环”的连通器,如何以高质量的金融开放助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广州市政协委员方颂提出了要加大广州金融对外开放,抢抓RCEP和中欧投资机遇,建设国际金融中心。
日前,证监会正式批准设立广州期货交易所。“建议对标国际,借助南沙自贸区、粤港澳大湾区的区位优势和政策优势,在市场定位、运作机制、交易品种和服务等方面与国际惯例接轨,加紧推进广州期货交易所建设。”方颂说。